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校企联动、双师共育”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与实践
2025-04-09 10:07:38
随着数字经济与产业转型升级的加速,会计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从传统核算型向管理决策型转变。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会计金融学院紧扣职业教育“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以会计专业为试点,以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为突破口,携手行业、协会、校企合作单位共建共享人才培养模式,共同制定实践教学方案和课程标准、开发课程、编写教材,搭建“平台+模块+案例+企业课程”的符合行业需求、产业特点、注重实践能力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通过整合校企资源、重构课程体系、强化师资建设,学院实现了专业教学与行业需求的无缝对接,形成了具有示范效应的育人模式,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经验。
一、破局:直面高职会计教育的三大痛点
面对智能财务转型浪潮,传统会计教育面临严峻挑战:一是课程体系与行业需求脱节,现有实训内容滞后于业财融合、财务共享等新业态;二是师资队伍实践能力不足,超60%教师缺乏企业实战经验;三是校企合作浮于表面,85%的顶岗实习停留于基础岗位操作。
基于此,学院确立“校企共建、能力递进、岗课融通”的改革思路,于2015年与江西威特科技有限公司开展校企合作、专业共建,开展会计真账综合实训的典型实践项目,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开设企业订单班。学院先后与用友新道、江西创和财务服务有限公司、杭州法心会计师事务所等20余家行业领军企业深度合作,创新构建“四链融合”,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二、重构:打造“校企联动 双师共育”的实践教学体系
创新合作模式,推动校企“双元”育人。通过校企共同开发实践教学平台,设置实践教学标准,开发实践教学内容,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强调学生的专业理论、技术技能和职业素养相统一,课程体系联通岗位需求,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融合。按照“懂财税、精技能、善管理”三阶段能力进阶,融入数智技术,新增大数据财务分析、人工智能、区域链、财务共享等课程。与新道科技有限公司、中联集团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等开展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实施课证融通。与江西威特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展会计真账综合实训典型实践项目,涉及4种不同类型的企业业务,由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中级以上企业导师上课,模拟企业财务岗位工作内容,让学生在虚拟仿真实训中掌握从出纳到会计主管的全流程业务处理能力,有效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真账难求”的痛点。虚拟仿真平台还原数智化业务场景,强化学生对业务流程与财务数据的沉浸式体验。构建“双场所双导师”的实践基地,企业导师对学生测试后安排实习岗位和具体工作任务,校内外导师对学生实习过程进行指导,解决工作困惑,从而提升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优秀的实习生可以优先推荐就业。
精准对接行业需求,搭建协同育人平台。通过共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将企业真实业务引入教学场景。学院与北京中睿、上海欣光慧和云账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立项教育部的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建有校外实践基地4个,保障学生对口实习与专业实践。2025年学院与中国工商银行南昌新建支行联合开展的“银行探索之旅”寒假社会实践中,学生参与客户服务、理财咨询、业务流程管理等岗位实操,累计服务客户超2000人次,真实业务处理量达500余项,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
三、实践:优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创新教学模式
学院实施“引育并举”优化师资结构,聘请行业专家、企业技术骨干担任企业导师,与校内教师共同组建教学团队,实现四个“共同”,即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活页式等实践教材、共同指导学生竞赛及共同参与学生评价。学院近两年,企业导师的数量为11人,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占比达79%,其中注册会计师、高级会计师等企业兼职教师占比14%。为了提高校内教师的实践能力,通过定期开展“教师下企业锻炼”等活动,专业教师年均参与企业顶岗实践超40天,确保教学与行业技术同步更新。
学院创新教学模式,首先,将职业技能大赛标准融入日常教学,形成“校赛—省赛—国赛”三级竞赛体系。学院每学年举办两届技能之星的比赛,从中挑选优秀学生参加省级至国家级各级各类大赛。学院竞赛氛围浓厚,学生参与积极性高。其次,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考试,将初级会计师等职业资格考核内容嵌入教学体系,通过教师精讲,提高学生的通过率。再次,实现课证相融,将“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融入日常教学,如“数字化管理会计”、“大数据财务分析”等,使用专业实践平台教学,2024年考证通过率达99.64%,提升学生职业技能水平。最后,在毕业前期,开展创新创业培训,助力学生取得相关证书,增强学生就业能力。通过创新“四维”教学模式,实现以赛促学,以证提能。
四、突破: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创新发展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数字化转型不仅要求更新教学内容与体系,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更强调培养学生的数字化技能和创新能力。学院创新发展策略,积极迎接数字化转型。
(一)构建数字化教学环境
在数字化校园环境下,学院与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设数智财经现场工程师学院,将企业搬进校园,根据真实会计工作流程和业务案例,设计一系列虚拟仿真实训项目,涵盖账务处理、财务报表编制、税务申报等核心会计技能。
(2) 优化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根据行业发展需求,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如增加大数据技术应用基础、财务大数据分析与可视化、智能财务系统应用、管理会计与业财融合等新兴课程。申报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立省级会计专业教学资源库,开发校企双元特色课程,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教学经验融入课程内容中。
(3) 教学模式的智能化转型
将AI引入课程,构建“云财务”实践平台,实现智能票据处理、智能记账、智能报税、智能生成学生学习报表等功能,旨在提升财务工作效率、降低风险并推动教学模式智能化转型。参与由江西财经大学主持“中国税制”虚拟教研室,共建共享教学资源。该平台通过数字化平台整合高校、企业、行业资源,构建“教研-产业-教学”三元协同生态,既满足本科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学术纵深需求,又符合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精准培养的实践导向要求,最终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有机衔接。
(4) 质量评价的数字化转型
构建实践教学大数据平台,将学院实践教学平台全部接入数字化校园服务器,数字化校园可以清晰地记录学生学习的数据,生成学习报告,实现教学质量动态监控,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状态与学习效果。
五、成效:实现人才培养多维突破
(一)学生竞争力跃升
近年来,学生竞赛成绩斐然,2024年参加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的争夺赛中财经商贸赛道业财税融合大数据应用组比赛荣获金奖,会计实务组比赛荣获铜奖。参加江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会计实务等赛项,分获一等奖7项,二等奖3项。近三年累计省级以上赛项一等奖11项,二等奖8项。就业质量持续提升,近三年,学院平均就业率87.36%,留赣率65.14%,学生起薪标准3436元,服务区域经济的能力显著增强。
(2) 师资实力凸显
学院现教职工共有60人,其中双师型教师42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13人。现有江西省优秀教学团队1个、江西省首批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校级教师教学团队2个。教学团队中有全国供销合作社优秀教师3人,入选教育部职业教育基本专家库1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专家库1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裁判2人、江西省中青年骨干教师2人、江西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专家2人,入选江西省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专家库1人,具备注册会计师、高级会计师、会计师等专业技术资格的教师共计32人,社会服务能力持续增强。
(3) 社会影响力扩大
学院积极提供社会服务,近两年举办了多场社会公益培训项目,如2023年举办“数智化时代大数据财务师资能力提升研修班”、2024年举办“RPA数字机器人实践课程教学研讨培训”及联合高等教育出版社举办“数智驱动:高职财会教育创新与实践会议”等,推动高职财会教育创新发展。
六、结语
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会计金融学院以“校企联动、双师共育”为核心的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破解了传统职业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的难题,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同频共振。未来,学院将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探索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与会计教育的深度融合,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旅商方案”。
作者:朱丽(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